· 

DAY 120 垃圾與鱟

 

叮鈴叮鈴——

「鳥嶼國小,你好。」

「你好,請問校長在嗎?」

「校長今天外出研習喔。」

「哦...好,謝謝你。」

 

叮鈴叮鈴——

「鳥嶼國小,你好。」

「嗯...我是剛剛打過來的人,我這裡是海洋公民基金會,想請問你清不清楚鳥嶼島上海邊垃圾的狀況...」

 

兩通電話,開啟了一個週末奇妙旅程

 

「早上的垃圾船,建議你七點二十以前就到岐頭等,錯過就要等到十一點半了。」

小巫是基金會專責海洋廢棄物的人,透過海漂界碼頭的介紹,她來到鳥嶼踏察離島垃圾的現況。

垃圾船一如往常地載著員貝島上的垃圾,緩緩駛入鳥嶼的東邊碼頭,岸上還有一車車等著上船,送去紅羅臨時轉運站,最終他們會抵達遙遠的高雄岡山焚化廠,燃盡成為底渣,但底渣的處理目前仍然非常棘手的。[註1]

「村民彼此之間存在默契,譬如西邊這幾戶的垃圾會集中放在這裡,中間也會有一個據點,有些地方則會擺垃圾子車,最後清潔隊員透早會開著垃圾車巡迴把垃圾集中到碼頭。」小巫一邊拍照記錄,一邊聽我描述島上垃圾集運的流程。

 

 

 

「上週這裡才發生過火災。」我指著疑似被人為縱火燃燒的垃圾堆。

「所以燒垃圾很常見嗎?」

「從我來這,親眼看到的大概四五次,但我相信頻率一定更高。」其實不只一兩個村民曾講過燒垃圾是多麼的頻繁。

 

我們沿著鳥嶼的海岸線繞了一圈,東北季風來了,海邊的垃圾似乎又比我當時夏天初到時更多了。

「我們學校後面是迎風面,那片海堤上就有很多的海漂,另外還有更多是當地的大型廢棄物。」我們沿著以廢棄建材堆疊而成的垃圾海堤行走。

「往北邊看,最近的那個島叫南面掛,遠一點那是小白沙。南面掛在退潮時可以走過去,那兒北面的海岸也是慘不忍睹。」我一邊介紹地理環境,一邊講著我對鳥嶼垃圾的一些看法。

「啊,這裡就是廢棄的掩埋場了。」

「唉,真的是離海邊很近。」小巫呢喃著。

 

 

 

「上個月你們基金會就是在這一片做寶特瓶淨灘,我記得中國的佔70%吧,第二名是我們台灣自己。」[註2]

「我很怕台灣人看到我們基金會做出來的統計結果會有『大部分垃圾不是自己製造的,都是別人的錯。』的想法。」

其實很多人都了解這是整個地球系統性的問題,要解決這樣的問題,我認為應該把視野擴大到全球,而不是區分你我。

 

我們一路從北潮間帶上山到東崁頭、掩埋場、拇指山,又下山到了西堤防。

「加霖哥!」三個小朋友遠遠地就對我招手

「你們怎麼跑來海邊?」

「無聊出來玩啊?你後面那是誰?」

「我朋友,他想來看鳥嶼是不是有很多垃圾。」

「喔,很多啊!這邊都是。」

他們三人撿拾海邊的廢棄木棍、鐵桿在肉粽爬上爬下地玩著。

 

「小朋友會不會以為海洋本來就是這種堆滿垃圾的樣子?」

「我也會怕,因為他們真的會看大人做什麼就跟著做,像是就很習慣把吃完喝完的食物垃圾往海裡丟。」

老實說用說教條式的跟他們講,都沒什麼效果,上一次基金會來宣導的時候show出了一張海面完全被海漂垃圾覆蓋的照片,我便跟全校最愛釣魚的男孩說:「你看,你要是繼續把垃圾往海裡面丟,以後你就釣不到魚,只能釣垃圾。」

他當時看著投影幕噘嘴沒有回應。

 

我們慢慢晃到了東潮間帶。

「這就是你說的觀光業者搭的棚子嗎?這裡海邊其實比剛剛乾淨。」

「對阿,我在想或許是因為鳥嶼大多是團客,他們在島上基本上就只會在業者經營的據點活動,觀光局在那都有設置垃圾桶,加上業者似乎也都會清潔,所以觀光海灘反而不會很髒。」

就我個人的觀察,鳥嶼海邊的垃圾主要兩大來源,一是海漂垃圾,像是保麗龍、浮球、寶特瓶等等;另一種就是當地的民生垃圾跟廢棄物,漁具、廢棄建材、家電/具之類,反觀遊客的影響似乎較不明顯。

不過觀光業者為因應遊客而搭建海上平台破壞珊瑚礁,也是另一種對環境的剝削。

 

「你們要來清嗎?」在消防局旁的,一位面熟的大哥指著一堆廢棄物殘骸問我們。

「沒有啦!我們沒有能力清,但是我是可以幫忙反映這些問題給政府。阿大哥,這些東西都沒有人會清喔?垃圾船不載嗎?」

「喫!怎麼可能,誰要弄?」

其實把所有的問題全部推給政府好像也不是正確的,畢竟若是私人工程的廢棄物,能把東西運過來,卻運不出去,好像也說不過去吧。

「阿你們是哪裡人?」

「她馬公來的,我...算是這裡的人吧,我國小的替代役。」

「哦~~難怪我就覺得你面熟面熟的。」


 晃完鳥嶼島一圈,也花掉近一整個上午。

「那我可以去你們的宿舍看看嗎?」雖然是第一天認識,但我還是開口問了小巫。

「可以啊!我們宿舍的陽台打開就可以直接看到海灘,我超喜歡的,你一定要來看看!對了,我還有一個在金門研究鱟的朋友,他跟基金會有合作計畫,要來做澎湖的鱟的族群調查,這幾天會住在我們那,可以一起認識認識。」

 

十月底的澎湖,早已起風了,但今天的太陽曬了也是會刺痛的。

 

「這是阿哲,他是台灣現在僅存在做鱟生態調查的研究員,比鱟還需要被保育的生物。」

「這是加霖,他現在在鳥嶼當替代役,他今天早上帶我在鳥嶼...逛垃圾。」

原來阿哲已經早我們一步到宿舍了。

阿哲是個親和力很高的人,我們坐在二樓的交誼廳,開始聊起當年他是如何跟鱟結下了不解之緣。

「我大學時到歧頭水族館實習,那時候館內養了幾隻鱟,我就負責照顧他們......」

 

「誒!我們去山水玩水好不好?我到現在還沒去過耶!」小巫語帶興奮地問著。

那天山水有些風浪,腳趾碰到水的瞬間心想:「這水溫...還是不要下水好了...?」

但一下水後,就不想起來了。

 

「其實我覺得我們嵵裡的海灘就很漂亮了耶,而且人比較少!」濕漉漉的身子罩著簡便的防風外套,我們三人頂著秋風回到宿舍,輪流享受著簡單的浴室帶給我們的溫暖。

那天的海面萬里無雲,往南方看去,兩座小島正對著我們。

「我剛來澎湖不久,還不太會認島。」

「左邊是桶盤,右邊那是虎井。」

「哦?」

「桶盤上面那座水塔很好認啊!虎井的話理論上可以看到東山、西山跟山間的村子,但這角度似乎剛好被遮住看不到。」

 

叮鈴叮鈴—— 叮鈴叮鈴——

小巫接起了手機

「喔!可以啊,可是我這裡有四個人,這樣方便嗎...」

嘟嘟嘟...

 「我一個朋友原本問我今晚要不要去他家吃飯,我跟他說我這兒有四個人,他說都帶去,沒關係的。」

 

那是五德,一個舊稱圭母塢的澎湖小村。

我和小巫先行到了那位朋友的老厝,一位現役海軍軍官,歐Sir。

 

「其實當初我剛來澎湖的時候,我差點就要租他家的房子住了,只是最後基金會董事說他那兒有空房可以讓我住,所以就想說還是省下這一筆錢,不過我們也因此認識了!」小巫邊夾著菜,邊告訴我他們認識的過程。

 

阿哲跟他的志工朋友隨後也來到,我們幾個人加上隔壁民宿的房客、歐Sir的叔叔伯伯等親朋好友,坐在不算寬敞的半室外飯廳,吃著聊著。

不知不覺地又聊到了澎湖的海漂問題。

「你要找垃圾喔?跟你說,我們這裡的海邊很多!要不要明天帶你去看。」村長在一旁聽了很熱情地想招待我們。

「那就約明早八點在這裡囉!我再帶你們去海邊。」

「那加霖你今晚就來住我們這吧!」

 


我、小巫和阿哲為了垃圾起了個大早,感謝巫大廚餵食美味的煎餃蛋餅跟海景。
我、小巫和阿哲為了垃圾起了個大早,感謝巫大廚餵食美味的煎餃蛋餅跟海景。

「這是我們五德的內海海灘,大概就屬這一帶最髒了。」村長帶著我們穿過仙人掌到海岸邊。

內海的風浪相對是比較小一些,感覺上寶特瓶、浮球之類的海漂廢棄物的狀況或許也算較不嚴重。

「我們這裡的垃圾最多的應該是那些養殖業者的廢棄物。」村長指著眼前一支支些微突出海面的東西說著。

 

 

「這是我們五德現在主要使用的漁港,其實往西邊一點還有一個小的......」村長繼續為我們介紹五德村,此時防波提上幾個小小的身影吸引了我的注意。

「你認識聖雯嗎?」阿哲問到。

大概是因為知道我是個獸醫,再加上發現我的注意力被流浪狗吸走的關係,所以阿哲一不小心就聯想到了她。

「我們認識啊,你們也認識是嗎?」

「她算是我研究所的學妹,她好像之前有在做流浪貓的結紮計畫吧。」

「對啊,我前一個工作剛好就剛好在她主持計畫的那個協會做事。」

同溫層果然就是這麼小。

 

 

 

「看完垃圾了!那我們去找鱟吧!」小巫興奮地說著,其實今天是她的休假日,但她也像上班一樣一直掛心基金會的事。

我們依約定時間到了過去曾疑似有發現過鱟足跡的漁村,另一位基金會負責生態調查的成員已經在廟口等候了。

「疑?你怎麼也來了?」她坐在機車上吃著早餐,看到我便問。

「喔...他是我在鳥嶼認識的朋友,他今天要一起...」小巫趕緊插話介紹我這位不速之客。

「我們之前就認識啦!」宜君笑著說,她是之前我在七美時認識的朋友。

「咦?原來如此,但我們認識的方式滿奇妙的。」我想小巫是在說我們因誤接電話而認識的奇遇。

「哈!上次我跟他也是在一個莫名其妙的情況下認識的啊!」

 

「鱟主要棲息在泥質海岸地形,等等我們就先沿著潮溪走到水門那兒好了。」

「其實要用肉眼發現鱟不是那麼容易,他大多會埋在泥沙底下,如果要找,就去找他的『川』字爬痕。」

「如果看到水面上不斷冒出細小的泡泡,底下就可能有一對鱟,那叫鱟泡(台語)。」

我們沿著潮溪走著走著,阿哲突然停住蹲下身去,手慢慢地往地上撈伸去起東西來,我趕緊湊過去看看。

「我有一個朋友正在研究這種海草,幫他採一些樣本回去好了。」我原本以為是找到鱟。

 

 

「看!我有帶這個!帶來撿海漂超方便的!」小巫從包包裡拿出原本應該是用來裝洋蔥的網袋,驕傲地跟我們說。

 

泥灘上的垃圾乍看不多,不過如果仔細看,其實可以發現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從泥沙中露出一小部分來,水管、電線、漁網、浮球......。我們嘗試把一張廢棄漁網拉出來,但已經陷得太深了,我們人類也是。

 

「我要先離開了,我還要趕十一點半的船回去鳥嶼,要把下週師生的食材從碼頭載到廚房放。今天沒看到鱟,有點可惜......」這是我每週日最重要的一件工作。

「好吧,騎車小心,風很大!」

「祝你們可以順利找到鱟,鱟會有期囉!」

 

我慢慢走回海邊的廟口,遠遠看著他們幾個在溼地上小小的身影繼續探索著。

 

 

 


[1] 楊濡嘉(2016年11月30日)。代燒回運底渣成本高 澎金求援。聯合新聞網。

[2] 9/20海洋公民基金會於鳥嶼辦理寶特瓶淨灘結果:

一、中國 513個 佔66%

二、台灣 180個 佔23%

三、越南 24個 佔3%

四、馬來西亞 17個 佔2%

五、韓國 13個 佔2%

特殊、挪威 3個、奧地利 1個

 

 

鱟相關的紀錄片:

我回到鳥嶼之後,小巫捎來了令人振奮的照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