· 

DAY 59

之前我把海想得太簡單了

 

整個澎湖地區的潮流,大致上在漲潮時潮流向北,俗稱「南流」;退潮時流向南,俗稱「凅流」,但還是會受不同地區的地形影響。

 

鳥嶼跟本島(歧頭/沙港/北寮)之間的這片海域,大致上深度都在10~15米左右,緊鄰潮間帶周圍的淺棚可能只有2~4米左右,是最適合打魚的地形。然而,在這片海域中隱藏了三條海溝,一條主要的南北向海溝從鳥嶼西邊經過,在員貝一分為二,員貝跟活龍攤之間正是東邊的一條海溝,這裡深度約有30米,一路向北寮的方向去。

 

西邊的海溝則是朝向沙港的方向,大約三四十年前,每到冬天就會有成群的海豚順著這條海溝游進到沙港,為了追逐他們的食物—魚跟小管。早期沙港跟員貝的漁民會利用此時圍捕海豚,是一件動員全村大事,但民國八十年開始保育意識抬頭,這樣的活動也走入歷史。近年來則因近海漁業枯竭,食物來源銳減的狀況下,海豚也越來越少游入近海捕食了。

 

有些海溝則是人工挖鑿出來的,像是要進入崎頭的這條航道,每年鄉公所都會固定將航道挖深,否則淤積的泥沙很快就會讓航道填平,讓船擱淺。

黃:主要海溝   紅:西邊海溝,往沙港   綠:東邊海溝,往北寮   白:人工海溝,往歧頭

 

 

海溝處的流水比較急,所以通常潛水的時候會避開海溝,否則你很難去抵抗那流,在這條你就被流去沙港,那條就流去北寮,所以老師一開始才會叫我不要游靠近海溝。

 

不過,親身體會過後會覺得事實上淺棚處的流水事實上也並不小,那天我腳著蛙鞋,流正對我衝,頂流是很難前進的。

 

事實上,一般來說也不會頂著流游,只要算好潮汐的時間,再漲退潮流水轉換之間順著流漂移,就可以省下不少體力,也減少危險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