· 

DAY 41 漁夫教師

學校有位老師原是本島人,現在是個鳥嶼媳婦。

老師的先生是土生土長的鳥嶼人,雖然長大以後到了台灣唸師範大學,當了老師。不過從小跟著爸爸討海的記憶就像DNA一樣一直存在他的體內。

 

「他是草根性很強的人,所以眼睜睜看著幾十年這邊慢慢被破壞,心裡其實非常捨不得。」

「那時候我剛來鳥嶼這邊代課,教師宿舍對面剛好就是他們家的魚灶,你就看到阿,一個男老師,白天都穿著很正式,還西裝褲,到了晚上,就變成打著赤膊、手捧著碗公坐在路邊吃魚的漁夫,那個反差真的很有趣。」

「當時是因為他告訴我:『不管在哪裡都是教書,為何不回來,從自己家鄉的下一代開始教育起呢?』於是我就誤上了他的賊船,是貨真價實的賊『船』,比較年輕的時候,他都會開著船帶我去海,他下海抓魚,我就在船上殺魚。」

 

 

老師的先生有一次問我:「聽說你滿會游泳,下次要不要跟我去潛水抓魚?」

「你們外地人不懂這邊的流勢,像是小白沙那裡,旁邊還有毛常嶼、毛司嶼,三個小島構成的這個區域,地形比較複雜,多險礁,流勢也很亂,這裡就有三種不同的流向。」

「我們鳥嶼跟本島北寮之間的海域,退潮時,水會往東邊流,漲潮時水會往西邊流。」

「鳥嶼~北寮這一帶海域,通常都是快乾潮的時候出海,人下水順著流先往東漂,然後開始漲潮後流勢轉向,再順著流往西漂回來,這樣就會比較輕鬆。」

「漲退潮轉換的時間點過後,大約30-40分鐘的時間,海流是比較靜止的,這時候去海比較安全。」

滔滔不絕地開始講起了這裡的水文經。

 

 

那天流勢正好。

 

「加霖,你下午到信芳行前面,我船停在那。」太陽很大,微風徐浪,坐上老師家的小船,出航。

 

老師打魚,是很傳統的自由潛水,拿著魚叉刺魚(非動力魚槍),靠身體跟大海以及魚搏鬥。打到的魚通常都自用或是分送給厝邊隔壁,許多人還是維持這樣的習慣。

 

「船二十幾年了啦,有點老,不過這顆船外機馬達是最近幾年才換的,不然之前那顆有點沒力。」

「這邊其實不深,你如果游不動了就站起來用走的,不要離我太遠,然後記住要游在我的東邊,西邊那裡有一條海溝。」

「退潮的時候水比較濁,但比較暖;開始漲潮後,外面乾淨的海水被帶進來,水會變得清澈,但同時水溫也會下降。」

「ㄍㄨㄧ仔的習性吼,在大太陽的時候活動力很差,會在石頭縫下躲太陽,這時候你倒著潛下去,通常會看到他傻傻昏昏的。晚上他則是會在石頭旁邊或岸底休息,也是打魚的好時機。」

「如果你要下潛抓住石頭,避免抓魚躲著的那一顆,因為會把魚嚇跑。」

「現在這個時節大多不抓刺龜(河豚),因為正是繁殖季,秋天的時候再抓那時候也比較肥美。」

「誒,那這讓你來練習起錨。不要硬拉,你拉不動的,我會用馬達幫你,這樣才輕鬆。」

「其實以前我都自己打魚,只是年紀也大了,而且現在魚變少,打的時間可能拉長,找個伴還是比較好一點。」(苦笑)